武汉新闻综合广播记者:王佳杰
百年来,红色的党旗下无数人握拳宣誓,历经百年风华,中国共产党始终吸引着风华正茂的年轻人。
无数新时代的“九零后”青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,那就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一员,用伟大组织的红色基因让自己的奋斗更有力量,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留下自己的印记。
为了充分展现这些“九零后”党员的热血与激情,激励更多的青年投身祖国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伟业,我们深入城市“毛细血管”,找寻“九零后”党员奋进的足迹。
人生中会唱的第一首歌
唱支山歌给党听,我把党来比母亲……
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90后党员李轶人生中会唱的第一首歌。从小受家庭的影响,儿时的李轶就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浓厚的崇拜之情:“从小在爸妈的引导下,包括我外公,我外公是抗美援朝的战士,我爸爸也是一名老党员,他们从小给我的教育就是,一切要跟党走,所以我对党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。小时候父亲教的第一首歌就是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”
1994年出生的李轶,是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交通大队汉警快骑女子中队队长。
李轶训练中
父辈的影响,让她一直把“服务社会”当成自己的信条。
2015年她曾捐献过造血干细胞,还曾荣获“光谷好人”称号。
捐献造血干细胞
2019年,李轶第一次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:“我的初心是想成为外公和父亲那样的人,想和他们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为群众办实事。我父亲是个教育工作者,他会凌晨4:00起来骑自行车从硚口骑到关山来给孩子们上课,就这样持续了很多年,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的。”
“火线”入党申请书
2020新年伊始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,千万武汉市民被困家中,四万多医疗队队员从全国的四面八方驰援武汉,还有无数默默坚守岗位的奉献者们,李轶就是他们中的一员。疫情期间,李轶第二次向组织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。
“我又重新递交了一份《火线入党申请书》,写完了以后躲在被子里哭了挺久。我辖区有将近几十万的群众,他们都困在家里面不能出来,能够让武汉度过这个难关,我觉得我们的坚守是值得的,我们的付出也是值得的。当时我就问了我爸爸一句话,我说火线入党代表着什么,爸爸回了我几个字,不怕牺牲。”
“不怕牺牲”,父亲铿锵有力的四个字,李轶铭记在心。李轶的家离工作单位只有步行五分钟的距离,但疫情防控90多天的时间里,她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,一次都没有回去过。
高速路口布控
“哪怕这么近都没有回去,总是在巡逻的时候在路上观望一下家里的灯光,看见我房间的灯是亮着的,我知道肯定是妈妈故意把灯打开,想让我看见,知道他们一切都好。”
为了战胜疫情,李轶一家几乎是全家出动,李轶坚守收费站等各交通要道,父亲作为下沉党员参加了光谷方舱医院的建设工作。
连远在兰州的哥哥也先后五次驾车往返武汉和兰州运送抗疫物资。回想起那段日子,李轶有点动容:“当时下雪的那几天,非常冷,我24小时在武东收费站守在点位上面,看到第一辆支援武汉的车辆进入武汉市的时候,热泪盈眶。有一天晚上大概11点多,兰州援汉物资车队抵达了武东收费站,然后我们上前进行例行的检查,看见头车驾驶员特别眼熟,定睛一看,我说,这不是我哥哥吗!但是在那样的情形下没有办法去拥抱。所以只能用一个敬礼来表达敬意,因为哥哥也是军人,是军人转业,所以我们用警察和军人的敬礼来互相表达我们对彼此的思念和敬意。”
偶遇兰州援汉的哥哥并互相敬礼
为人民群众站好每班岗
疫情之后,李轶又学会了另一首歌曲《入党申请书》。李轶说,有一句歌词印象最深刻——“党员是什么,是人民的好公仆,党员是什么,是百姓的主心骨,是飘扬的旗,是挺立的树,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蜡烛。”
跨年夜值守中
“每次唱到这首歌的时候,能回想到为祖国牺牲的那些英雄们,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前辈们,会更加让自己坚定,我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道路,是光明的道路。然后在工作当中会尽自己全力去帮助我们辖区的群众,解决他们的困难,也就是急群众之所急,忧群众之所忧。”
“战疫”期间 送别李兰娟院士
送别援鄂医疗队
今年的7月1日,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伟大时刻,就在这一天,李轶完成了自己的预备期,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正式党员。回想自己的初心使命,李轶说:“其实我们日常的工作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,大家能看到的是我们帅气的摩托车,帅气的装备,但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寒风酷暑都在那里站岗。为了保证大家的出行安全,我们会一直坚持下来。为了保证大家的出行安全,我们会一直坚持下来。我是一名党员,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我们的党,一名90后党员应该传承前辈的革命精神,为人民群众战好每班岗,守护群众们的出行安全。”